愿望前景
运用加密技术的愿景
加密技术的价值
中国社会运动举步维艰,主要的原因是力量过于弱小。力量,一是人力,二是财力,要有人力,意味人数要多,要有财力,意味着资金要大。要获得这两者,必须要解决信任问题,因相信组织的运作,人们才会参与,相信组织的未来,人们才会资助,但我们要先问自己:人们凭什么要相信我们?信任我们并不是一种义务。
传统的组织形式并不利于解决这个问题。人们参加组织活动的频度和时间有限,除了重大的事项,比如大会,其他事项是无法涉及的。监督方面更加薄弱,以最容易被诟病的财务为例,人们几乎没有办法知道状况,更别说资金进出的动态了。
以区块链为基础的技术提供了解决方案。它的透明性,抗审查,匿名性,安全性,可以让人们方便地查看组织动态,参与组织决策,监督组织财务。这使人们对组织的信任度大大提高。
解决了信任问题,我们就可以真正建立起为社会运动源源不断输送资源的体系。基于庞大的人口基数,每个人只需要少量的投入,就可汇集出可观的资源,分配给各个社会运动组织,因每个人分摊的额度很小,这种资源流就可以维持很长时间。举例,一百万人,每人每年一百元,均分给一百个组织,每个组织每年就可以拿到一百万的经费。实际上,潜在支持者远远超过一百万人,个人出资额超过一百元的也大有人在,一旦这个体系被建立起来,将为社会运动引入大量的资源,完全改变该领域的生存状态。
加密技术的风险
相对于传统模式,加密技术加持的组织增加了线上风险,具体说,就是网络攻击等问题。这是可以克服的,只要我们做到:一,从架构开始做好预防工作,比如,不要把组织结构设计得过于复杂,要留有安全阀门,可以分步迭代不必一步到位等等;二,在流程里要有安全意识,比如,多渠道确认对方的身份,查看对方的钱包地址是否为目标对象的地址。
除了线上,也要注意线下风险。组织再智能化,也是由人去控制的,就可能发生恶性事件,比如卷款跑路,但人们不会过于担心:第一,每个支持者投入的金额都是小额的,并不会因为恶性事件而倾家荡产。第二,收益和风险是伴生的,社会运动是典型的高收益高风险,为了大家的目标和权益,人们愿意承受风险带来的损失。我们可以画出一个趋势线,如下:
横轴是投入,竖轴是收益(成本)。
红线为成本线,也就是政治代价,具体说,是对手方的报复和己方的惩罚的总和,注意,它需要被触发才发挥作用,比如被逮捕。绿线为卷款收益线,也就是诈骗的收益,具体说,是从组织卷走的资金总和。蓝线为事业收益线,也就是耕耘的收益,具体说,是事业本身赢得的名和利的总和。
分析:一、在a点之前,组织者没有很强的跑路动机,因为赚的比不上亏的,在c点之后,他也没有很强的跑路动机,因为不跑赚得更多。二、在a点和c点之间的时间段里,只要组织者不跑路,冲过c点,他就会收获巨大的利益。三、在a点之前,如果成本没有触发,跑路还是有利可图的,但是相对于a点之后,其利润是虚的(如果被抓会付出代价),不如后者已经做到了稳赚不赔。
行为推理:一、组织者在事业之初,筹资能力比较低,跑路能赚的钱不多,因此动机不大;二、随着影响力增强,筹资金额增加,但成本也出现了,跑路虽然获得一定数量的利润但并不实;三、过了a点,收益超过成本,跑路可以实现稳赚,但此时离c点已近,倘若再努力一把到达c点,会比提前跑路多赚不少;四、当过了c点,收益暴涨,此时跑路等于亏损,选择坚持做下去更划算。
综合可知:组织者卷款跑路可能性确实存在,但不是必然发生,随着投入,成本和收益变化,组织者的心态也在改变,按照行为推理,他坚持运营还是有相当可能的。有一点需要注意,支持者不能一开始就大留投入,因为短期巨大的金额,会快速提高组织者的卷款收益,但他的政治成本还没来得及提升,会导致收益暴增,增加跑路的风险。正确的做法是让组织者从小事做起,随着绩效调整额度,这样的好处是如果他卷款跑路,人们损失不大,如果他做下去,那越来越大的政治代价,就成为他的沉没成本,会让他有所顾虑。
这个利益分析传统模式也适用,但是加密模式下,更不容易发生恶性事件,因为透明度和参与度大大提高了,只要组织者有所动作,马上就会被发现,举资金管理为例,传统模式下,大家都不知道钱的余额和走向,暴雷往往是很长一段时间之后,届时灾难已经无可挽回了,但加密模式下,资金余额和走向都是公开的,钱只要动了,大家马上就知道,资金还可以被设置为经过投票程序才可以动用,这样组织者作恶的机会都没有,即使他可能以业务需要理由支用,我们也可以用额度和批次进行控制,减少损失。
